夏季停产结束,发酵车间即将进行复工复产。复产是安全事故的易发期、高发期,人员易出现身心疲惫、精力不集中、情绪不稳定等“假期综合症”,设备设施重启易产生故障,各类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。
一、复工复产主要风险分析
1. 人员风险:操作人员思想松懈,注意力不集中;新员工入职,未经充分培训上岗;人员变动,岗位职责不熟悉。
2. 设备设施风险:停产期间设备长期闲置,润滑不良、部件老化;管道、阀门存在堵塞或泄漏;仪表(如压力表、温度计、液位计、pH计、DO探头等)读数失准。
3. 工艺与安全风险:清洗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;设备联动调试不到位;安全联锁装置失效;应急物资缺失或失效。
二、复工复产核心步骤:“六步法”
第一步:全面筹备与安全会议(“收心会”)
召开复工复产专题会议:由车间负责人组织,全体人员参加,明确分工与职责。
开展“收心”安全教育:针对“假期综合症”进行安全警示,宣贯应急预案,提升全员安全意识。
确认人员状态:核查人员到岗情况,特别是新员工或岗位调动员工,必须完成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。
第二步:系统性安全检查(“大体检”)
这是复产的重中之重,必须细致无误。
工艺设备检查:
· 罐体与管道:检查发酵罐、种子罐、补料罐等罐体有无锈蚀、泄漏;排查所有管道、阀门、管件,确保无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。
· 搅拌系统:手动盘车检查搅拌轴转动是否灵活;检查机械密封有无泄漏。
· 换热系统:检查夹套或盘管有无泄漏,畅通无阻。
仪表与电气检查:
· 仪表校准:重点校准所有在线监测仪表! 包括pH计、溶氧(DO)探头、压力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双法兰液位计、流量计等。确保测量准确是控制成功的基础。(参见文末仪表校准专题)
· 电气安全:检查电机绝缘、电缆完好性、接地可靠性;恢复供电前,确认所有开关处于关闭状态。
· 公共工程确认:
· 确认蒸汽、压缩空气、循环水、电力供应压力、流量、质量(如无菌空气的含油含水量)符合生产要求。
· 检查环境消毒设施(如臭氧发生器、紫外灯)是否正常工作。
▲发酵罐
第三步:仪表专项校准(“慧眼”复明)
仪表的准确性直接决定发酵过程的成败。复产前必须对关键仪表进行离线或在线校准。
· pH电极与DO探头:进行斜率校准和零点检查,必要时更换膜帽或电解液。
· 压力/差压变送器:使用标准压力源进行“五点法”校准,确保4~20mA输出与压力值线性对应。
· 液位计:对于双法兰液位计,需根据介质密度和硅油密度重新计算并设置迁移量(LRV/URV),并通过手操器进行精确校准。
· 温度传感器: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校准。
·校准必须有记录、有验证、可追溯。
第四步:设备清洗与灭菌(“净身”仪式)
· 彻底CIP清洗:对所有罐体、管道进行完整的CIP循环(碱洗-水洗-酸洗-水洗),确保无物料残留、无污垢。
· 空消与实消:
· 空消:对所有待用的发酵罐、种子罐、物料管道等进行空罐灭菌,验证其灭菌效果。
· 实消:投料后,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实罐灭菌,确保灭菌温度、压力、时间达标。
第五步:联动试车与模拟运行(“预演”)
· 单机点动试车:在断电情况下,点动电机检查搅拌转向是否正确。
· 联动运行:在不投料的情况下,开启所有设备,模拟生产流程,检查设备联动、程序控制(如SOPL)、安全联锁是否正常。
· 验证与记录:详细记录试车过程,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,并再次验证。
· 小批量试生产:建议先进行一至两批小批量试生产,验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工艺的重现性。
· 加强首批监控:复产后的首批生产,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现场巡查,操作人员需加密记录工艺参数,密切关注菌种生长、代谢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。
三、结语
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。复工复产工作千头万绪,安全是其中的基石。唯有严格执行标准流程,杜绝侥幸心理,以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项检查、每一次校准、每一次确认,才能确保发酵车间顺利复产,为全年的安全生产开好头、起好步!